化险为夷ldquo癌rdqu
2019-7-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大家好,我是玉妃。经过三个月的筹备,我们的保险小课堂第二期终于和大家见面了。从这一期开始,我会依次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重疾,它们的流行现状,它们如何发生、如何预防,以及保险能给我们提供的支持。这是一个完整的健康管理体系,相信可以帮助到大家。
我知道,一说到这些病啊死啊的,大家都会很抗拒。虽然我们总把“生老病死”这几个字挂在嘴上,但实际上都不愿意考虑它们,这是人之常情。但其实,正因为“生老病死”是人生必备四大件,与其稀里糊涂,不知不觉中让悲剧发生,或者侥幸度日,却时时惶恐不安,为什么不主动出击,掌控我们自己的命运呢?不论是对疾病还是对人生的其它事物,积极主动,都是最有效和节约成本的方式,不是吗?
狭路相逢勇者胜,让我们一起,扼住命运的喉咙吧!
前一期说到了,重疾理赔中,恶性肿瘤是重中之重。实际上,相关数据显示,恶性肿瘤理赔占据了重疾理赔的70%以上。那么,我们的健康管理,就先从恶性肿瘤开始。
对于“恶性肿瘤”,大家可能还比较陌生,相比之下,“癌”就是我们如雷贯耳又避之不及的了。那么,“恶性肿瘤”和“癌”是什么关系呢?
来看下面这张图:
图片来源:重疾不重3D训练营丁云生
恶性肿瘤是起始于细胞的一组相关疾病。人类身体由数万亿细胞组成,它们组合为不同类型的人体组织,对起源于上皮组织的细胞的恶性肿瘤,我们称为”癌“,比如熟知的皮肤癌、胰腺癌、肺癌、胃癌,等等,它们占据了恶性肿瘤的绝大部分;对起源于结缔组织的细胞的恶性肿瘤,我们称为”肉瘤“;白血病和淋巴瘤大约占到恶性肿瘤的5%。所以,“恶性肿瘤”是一个大类,是指全身任何一个细胞发生恶变而引起的肿瘤,“癌”是小类,属于恶性肿瘤。
为方便表述和理解,我们的保险小课堂所说的“癌”,就表示了所有的“恶性肿瘤”。
来看看癌症的流行现状:
图片来源:《远离癌症,心中有“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年,全球范围内癌症新增病例万,癌症死亡人数万,相当于瑞士的总人口。同时保守预计,在未来的20年中,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病例将会上升至万,注意,不是全球癌症总人数万,是每年新增癌症人口万,其中大概三分之二会分布在印度和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图片来源:《远离癌症,心中有“数”》
这是全球范围内的癌症死亡分布地图。颜色越深表示癌症死亡人数越多。
通过对比发现了吗?从发病情况来看,我们国家还不是最严峻的,但死亡情况却是最严峻的。同时,全球大约60%的癌症新发病例集中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而全球大约70%的癌症死亡病例集中在亚非拉国家。这是为什么呢?不只是医疗水平的差距,也不只是钱的问题,后面我们会讲到。
全球范围的数据给我们展示了整体的现状。来看我们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
.4万,占全球新增病例万的将近1/4。
恶性肿瘤是我国城市居民的第一死因,占比25%,农村居民的第二死因,占比21%。
我不知道你们看到这些数据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我是觉得,就我们自己一个国家都有这么多癌症患者,他们都是哪些人呢。
我们也可以回想甚至数一下,自己身边有多少癌症患者。最早的是我的一个小学同学,白血病;之后是一个小学同学的妈妈,乳腺癌;我自己的爷爷是患肝癌走的,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没多久就走了;再后来是一个亲戚,肺癌;再后来就是同事甲的小姨、同事乙的嫂子、同事丙的外甥,以及朋友圈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的求助的陌生人。他们中有城里人,有农村人,有老人,有青壮年,也有孩子,有男性,也有女性;他们有的已经康复了,和我们一样很好地生活,有的离开了,有的正在坚强抗争。
看起来完全没有规律可循。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如何预防?
网上林林总总的信息很多,鱼龙混杂。国家癌症中心也给了我们防癌指南,来看看正统权威的建议:
饮食均衡、戒烟限酒、合理运动,这大概是所有疾病的基本预防指南。实际上,精细化到每一项的具体操作,可能不同的专家也有不同的说法,有些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这导致了我们看的“最新研究结果”越多,心里越糊涂:这种东西到底能不能吃呢?对预防癌症有没有好处呢?吃多少比较好呢?
同时,不乏平时生活习惯非常好的人,早睡早起,勤喝水,多运动,吃各种绿色食品、保健品,不抽烟不喝酒,乐观开朗,确诊癌症的时候犹如晴天霹雳;而有的人,工作压力大,三餐不继,白天黑夜连轴转,烟酒不离手,甚至是几十年的老烟枪、老酒鬼,可能身体有其它毛病,但就是不得癌症啊。
我们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现象。它们混乱不堪,错综复杂,简直让人无法理解。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也就是,癌症的起源。
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除了成熟红细胞,都有细胞核,细胞核里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排列着许多长长的DNA,而DNA上一小段一小段负责不同功能的片段,就叫“基因”,比如,有的基因决定身高,有的基因决定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有的基因负责调控细胞的生长分裂,等等。每个细胞里都有个基因。
图片来源:《梅奥·拯救乳房全书乳腺癌抗癌权威指南》
所有的癌症都起源于一个正常细胞向异常细胞的转变,称为“癌变”。正常细胞为什么会癌变呢?它的某些基因发生了变化,也就是“突变”,导致细胞的外形和功能发生了改变。下面三种非常重要的基因转变,在正常细胞癌变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抑癌基因。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控制基因,可以使细胞停止生长、复制、分裂。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悬崖勒马”。比如,在细胞的DNA受到损伤的时候,抑癌基因会让细胞先暂停下来,等把损伤修复好了,恢复到正常状态,再复制和分裂。如果这些基因发生错误,丧失了它原有的监督和阻止的功能,已经受伤,也就是有缺陷的细胞,就会像脱了缰的野马,同时,本身就有缺陷的细胞会复制和分裂出什么样乱七八糟的新细胞,谁也不知道,场面控制不住了。这些基因突变可能遗传给下一代,也可能不遗传。
致癌基因。致癌基因是刺激细胞生长分裂但是在合理可控范围内的基因。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新陈代谢,老旧的细胞凋亡,新的细胞产生,保持机体的正常运转。如果这些基因“叛变”了,变得异常活跃,细胞也同样就会像施了化肥的野草一样疯长。
错配修复基因。当一个正常细胞在正常复制分裂的时候,哪怕细胞完全遵守分裂程序,也可能会有错误出现。就好像工厂机器流水线生产,也会出现次品。有一个复杂的被称为“DNA错配修复程序”的,用于发现和修复这些错误。当这个错配修复基因发生“叛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视而不见,也不去修复这些错误,那么生产出来的“次品”细胞,就会越来越多,同时,这些“次品细胞”本身也会进行复制,次品复制出来的当然也是次品,并且,没有了监督机制,发生的各种错误可能是千奇百怪的。
图片来源:《梅奥·拯救乳房全书乳腺癌抗癌权威指南》
所以,看出来了吗?不管是抑癌基因也好,致癌基因也好,都是我们身体里本身就有的正常基因,它们原本行使着正常的功能,维持我们正常的生命活动。当它们发生了变异——导致细胞异常——异常细胞不受控制地翻倍增长——聚集起来形成一个组织团块,也就是肿瘤——就导致我们发生了癌症。我们只是根据这些基因的功能特点,分别将它们命名为“抑癌基因”或“致癌基因”而已,就跟张家老三就叫“张三”,李家老四就叫“李四”,一样的道理。
所以,以后遇到那些说什么“我家没有癌基因,不会得癌症”的人,我们笑而不语。
一个独立的异常细胞分裂到发现癌症往往需要很多年。当它成为能被我们医院影像学检查上看到的大肿块时,它已经包含至少10亿个细胞。
图片来源:《梅奥·拯救乳房全书乳腺癌抗癌权威指南》
回到前面的话题:癌症如何预防呢?经过讲解大家应该也明白了,从本质上来说,这个问题问的其实是:我们做什么可以阻止我们的基因发生改变,或者说阻止我们的基因发生“有害”改变从而避免癌症的发生呢?
这也许是全人类的难题。
有的人可能会说,哈哈,我们家没有这样的基因突变。这么说来,活该都是别人家世世代代遗传这些基因的变异喽?《进化论》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基因突变是必然事件,区别在于:是这个基因突变,还是那个基因突变;是基因的这个位置发生突变,还是基因的那个位置发生突变;到底是向东突变,还是向西突变;到底是突变一点点,还是突变很多;突变到底是跟癌症有关,还是跟癌症无关;等等。尽管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完成,科学家明确意义的基因突变仍然十分有限。事实上,也只有5%——10%的恶性肿瘤具有明确的遗传性,通过遗传性可以由父母传递给孩子。拥有从父母遗传而来的缺陷基因的个体,出生后比普通人群具有更高的患癌症风险。虽然基因的改变与癌症的发生相关,但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遗传的。那么其他癌症患者是怎么来的呢?可能你的家族中确实没有人得癌症,但是在你漫长的一生中,或者说世世代代基因微小改变的积累当中,你不知道你身上数万亿个细胞,每个细胞个基因,哪一个基因,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样的变异,导致癌症发生!
所以,我们常见的“防癌指南”,包括国家癌症中心给出的正统权威的建议,防癌原理,也就是说本质,是什么呢?大家也应该知道了,就是尽可能地使我们的身体环境保持良好正常的状态,尽可能减少危险因素,以减少可能诱使基因发生缺陷的机会。
能提高人类患癌症概率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基因发生“有害”突变导致细胞癌变从而引发癌症有“帮助”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我们通过观察癌症患者,往上追溯,找到这些癌症患者可能的共同点,比如:年龄都偏大、家里都有人患癌症、都有慢性炎症、都吸烟、都肥胖、都久坐不运动、都酗酒、女性初潮时间早绝经期晚,等等等等,再分别研究确定这些因素和癌症的关系。有一些因素已经被科学家研究证实可以导致癌症,有一些因素被证实跟癌症无关,也有一些因素目前还不确定是否有害,或者说单一的因素无害,但与其它因素共同作用就会有害,等等。癌症的很多危险因素已经发现,比如:年龄、家族史,甚至是性别(对乳腺癌来说),但是它们具体到底如何导致细胞癌变,还不是很清楚;同时,没有发现的因素,我们就可以否认它们的存在了吗?当然不能,科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未知的。所以,有一种或很多种危险因素,意味着患癌的风险比较大,但是不代表最终一定会发生癌症。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癌症患者不具备该种癌症已知的任何危险因素,比如前面说到的,生活习惯特别好的人,以及小孩子,而同时具备多种危险因素的人,却并没有患癌症,比如前面说的,生活习惯特别差的人。
通常来讲,年龄和家族史是最常见以及对癌症”通用“的危险因素:
年龄:
对大多数恶性肿瘤来说,年龄是最为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简单来说就是,年龄越大,越容易患恶性肿瘤。55岁以上的人群占据恶性肿瘤患者的80%。
把前面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年龄别发病率放大细看:
年的数据也可以参考一下:
图片来源:《远离癌症,心中有“数”》
年龄因素导致恶性肿瘤的原因可能有:1.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细胞分裂,基因材料的复制可能出现错误,从而使癌细胞生成;2.另一种理论表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衰退,因此人们可能失去了一些对抗癌症的本能;3.人们活得越久,对致癌物暴露的时间越长。
家族史:
如果有近亲患了癌症,自己患癌的风险也会增高。在有些家庭中,恶性肿瘤和某个特定基因变异的遗传有关,比如乳腺癌基因BRCA1或BRCA2,但是有这种基因突变的家族不常见。恶性肿瘤的危险性更倾向于家族性而不是继承性,意思就是说,家族里的人有相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以及其它相似的特点,比如,都有乙肝或饮用水污染(肝癌),都喜欢吃滚烫或粗糙的食物(食管癌),都喜欢吃红肉又久坐不运动(直肠癌),家族里女性成员都月经初潮时间早、绝经期晚(乳腺癌),居住地空气污染严重或都喜欢吸烟(肺癌),等等,这个家族里可能有很多成员患癌,但他们是各自分别独立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癌症的,而不是变异的基因代代相传导致癌症。
任何事情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癌症也是一样,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癌症是一种慢性病,是长期的、可控的,类似于心脏病和糖尿病。癌症不是突然发生的,它给了我们时间,防癌路上也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捷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有意识地给自己的健康做加法,给癌症的发生做减法,有最坏的的准备,也能坦然迎接惊喜。这不也就是我们通常的处世智慧吗?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40%以上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减少或控制病因,也就是危险因素,从一开始就不让癌症萌芽。称为“病因预防”,又叫作”一级预防”。
年龄、家族史、性别和女性月经史,是已知又无法控制的危险因素;国家癌症中心给出的防癌建议,个人觉得其实也比较笼统。我们以“国癌”——肝癌为例,向大家介绍一级预防的具体措施。
肝癌之所以称为我们的“国癌”,倒不是因为它在我们国家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一。大家可以看一下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主要癌症发病和死亡情况:
大家可以看到,肝癌的发病率一般在第三位,而死亡率却排到了第二位,同时,肝癌在全球范围内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里也排到了第五位。这是一种很常见而且危害性很强的癌症。而全球所有的肝癌患者,50%以上,是我们国家“贡献”的。所以称它为“国癌”。
肝癌患者的男女比例则为5:1,大多数肝癌患者都是男性。
图片来源:《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从原发性肝癌说起》
那么肝癌主要有哪些病因呢?
最常见的,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肝炎。对于我们国家来讲,肝炎是肝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乙型肝炎导致的肝癌占到肝癌总数的80%,丙型肝炎导致的肝癌占5%。相对而言,在日本,肝癌主要由丙型肝炎导致,而在欧美,肝癌主要由酒精肝导致。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哪怕是同一种疾病,不同的地域,病因都会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手段。
肝炎并不是直接发展成肝癌的,它是经过“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来进行的。实际上,不同的肝炎发展为肝硬化所经历的时间是不一样的,由乙肝引起的肝硬化和由酒精肝引起的肝硬化发展为肝癌经历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在“得了肝炎后很快发展为肝癌”和“一直停留在乙肝病毒感染阶段,没有发展成肝癌”之间,就有我们很大的努力空间。
图片来源:《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从原发性肝癌说起》
如果患有乙肝已经有10年甚至20年了,就要非常小心了。乙肝发展为肝硬化再发展为肝癌是比较缓慢的过程,通常来说,从乙肝发展到肝硬化需要10到15年,从肝硬化发展成肝癌又需要10到15年,对于这些慢性的肝炎患者,如果能把从乙肝发展成肝硬化的过程拉长,再把从肝硬化发展成肝癌的过程拉长,就很有可能一直到寿终正寝都不发生肝癌。所以,对于肝炎我们也不必过于恐惧,正视它,积极进行治疗,我们有希望把患肝癌的时间往后无限延期。
对于丙肝来说,它的风险程度更高,有统计指出,丙肝比乙肝更容易发展成肝癌,所以对于丙肝的患者来说,更需要重视,积极进行治疗。
顺便提一下甲肝。实际上很多健康人都得过甲肝。甲肝是一过性的肝炎,虽然当时可能也会比较严重,但是它不会产生慢性的、长期的、迁延性的炎症伤害,所以得了甲肝并不会引起肝癌。
从九几年开始,我们国家就开始计划免疫,从婴儿出生开始,0、1、6个月,进行乙肝疫苗的注射。但并不是说我们打过一次疫苗就终身没事了,还需要监测我们乙肝抗体的水平,只有抗体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有效抵抗乙肝病毒。不同的乙肝疫苗,比如国产的、进口的,保护作用时间的长短也是不一样的,同时,有的人甚至打完了疫苗后依然没有抗体产生,这个时候还是易感人群。所以我们需要定期查一下乙肝的抗体水平,抗体的指数越高,说明保护能力越强,不懂的及时问医生,根据医嘱补种加强针。
还有一些人叫“高危人群”,就是说虽然自己没有患乙肝,但是周围有乙肝患者,容易获得乙肝。比如病人家属,乙肝病毒是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的,日常的一些密切接触也有可能会导致体液或者血液的接触,比如乙肝病人有牙龈炎、口腔溃疡出血等,和家属共用牙具,这个时候牙具就有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还有医务人员,给乙肝病人注射过的针头如果不小心扎到了自己身上,就需要进行免疫球蛋白注射,短期内迅速提高抗体水平。
对于乙肝,我们去检查的时候通常是查乙肝两对半,又叫“乙肝五项”,是由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这五项组成的。我们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表面抗原,如果表面抗原呈阳性,就说明已经感染乙肝病毒了;而如果表面抗体是阳性,说明我们的身体里有抗体,有一定的抵抗力,一般来说抗体越高越好,我们打完疫苗后,有的人抗体水平很高,这是很好的现象;e抗原则指的是乙肝病毒复制水平。乙肝患者通常分大三阳和小三阳,大三阳就是,患者的e抗原是阳性的,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这三项都是阳性;小三阳则不是e抗原阳性,而是e抗体阳性,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这三项都是阳性。相对来说,大三阳的病毒复制水平、病毒的活性,比小三阳要高很多。所以,对小三阳我们不用太害怕,大三阳的传染性是比较强的,我们需要多小心。
除了肝炎,还有一些和我们饮食习惯息息相关的危险因素,最主要的就是饮水污染。现在我们基本上都是饮用自来水、矿泉水,对这个问题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们的爷爷那一辈,饮水污染是我国原发性肝癌一大重要的危险因素。水中含有各种藻类,比如蓝藻、绿藻,这些藻类可以分泌多种毒素,有很强的致癌作用,尤其是作用到肝脏上。此外,它们和黄曲霉毒素有协同致癌作用,可以共同导致肝癌。很多专家认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水质的改善已初见成效,很多原来癌症高发的地区,水质改善以后,发病率已经明显下降。
饮食习惯相关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就是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一级致癌物,它一开始被发现就是因为肝癌,同时,它还可以导致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另外,不光对人有害,对动物也有很强的毒害作用。黄曲霉毒素多见于湿热地区发霉的谷物和坚果中,尤其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食用油等粮油食品,木制的筷子和厨房的砧板,也是黄曲霉毒素的重灾区。我已经把我们家的木筷子都扔了,换成了不锈钢筷子。现在想来,我爷爷患肝癌,可能和农村地区饮食不洁有很重要的关系。
在七十年代,对于肝癌的一级预防可以用七个字来概括:防霉,改水,防肝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不再饮用不洁的水,也很少吃到霉变的食物,乙肝疫苗的注射也大大降低了乙肝的发病率,但是现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还没有显著的下降,就是因为癌症是一个慢性的积累的过程。对于整体来说,可能要过二十年才能看到整体肝癌发病率的下降,而对于个体来说,多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希望。
补充说一下脂肪肝和酒精肝。
现在很多人去做体检,年纪轻轻的就有脂肪肝了,有的人是轻度脂肪肝,有的人是中度的,还有的人是重度的脂肪肝。那么脂肪肝会不会发展成肝癌呢?脂肪肝学术名叫“单纯性脂肪性肝炎”,并不会导致肝癌,不用太担心。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类疾病叫“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25%左右的癌变可能,并且和重度的“单纯性脂肪性肝炎”很相似,容易被混淆。所以对于重度的脂肪肝患者,还是需要做一些详细的检查,以排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可能。
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脂肪及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如果治疗脂肪肝,并不是完全不吃肉,而是多吃蔬菜,适量吃肉,减少主食、糖分的摄入,还有就是多活动,多消耗,脂肪肝就会好。
欧美国家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就是酒精肝。并不是说一喝酒就会导致酒精肝,适度是关键,长期饮酒或短期内大量饮酒才有可能导致酒精肝。对于个体而言,如何算“过量”很难标定,因为每个人的酒量都不同,而每一种酒的酒精浓度也不同。所以还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少喝为好。
还有其它的危险因素,比如吸烟、肥胖、缺少运动,等等,都可能引起原发性肝癌,同时也是其它恶性肿瘤的诱因。
篇幅所限,关于癌症的流行现状、发病原因和肝癌的一级预防,就先说到这里。下一期我们会分享其它常见恶性肿瘤的一级预防,或者单独详细介绍乳腺癌的一级预防。男士也不必觉得乳腺癌和自己无关,不信你看:
原创不易,如果这篇文章帮助到了你,欢迎赞赏玉妃、点赞、转发到朋友圈以及根治白癜风的方法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