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乙肝大三阳患者也有停药机会深度

2017-9-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在慢乙肝“大三阳”患者中,有不少人认为乙肝抗病毒治疗需要终身服药,以致举棋不定,有可能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那么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吗?

经过十几年的抗病毒治疗,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已经非常清楚它的重要性了。为了强调乙肝病人的抗病毒治疗,国际上出了很多指南。目前,在治疗乙肝的所有方法中,抗病毒治疗是最有效的。

病人经过抗病毒治疗后,所有疾病的进展可以延缓,病人可以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甚至有些病人可以完全逆转。无论是从伦理方面,还是从社会方面;无论是学者,还是病人,都已经认可了抗病毒治疗。

病人一旦达到抗病毒治疗的指证就要及时进行治疗,如转氨酶超过正常值的两倍、HBVDNA阳性,病毒处于活动性的状态。而对于乙肝阳性携带者而言,并不是说不抗病毒治疗,而是说,他需要等一段时间,等时机成熟后再治疗。总体而言,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抗病毒治疗是否一定要终身服药?是否有一些患者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后可以停药?

欧美国家反而没那么明显,他们乙肝的病人比较少,其中“大三阳”的病人也比较少。我国的乙肝病人众多,人群中的发病率非常高,尤其是“大三阳”的病人,几乎占到病人群体的50%以上。

然而,通过目前的经验来讲,的确有一些病人是可以安全停药的。经过抗病毒治疗,如果病人的“大三阳”转为“小三阳”,维持治疗一年以后,其他所有的生化指标都正常,病情也已稳定,是可以考虑停药的。而根据目前的研究,当患者的表面抗原同时降到一定程度后,停药后基本上是不复发的;然而,表面抗原没下降的病人群体中,大概50%左右会复发。

目前,应用干扰素,或核苷类药物中的替比夫定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停药的,复发率大概为20-30%。所以,停药也还是比较安全的。

“大三阳”转“小三阳”是不是就是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到底意味着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如果“大三阳”的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达到了“小三阳”,同时伴有HBVDNA的阴转,以及肝功能的复常,就意味着病毒复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种控制是基于针对抗病毒的免疫反应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因为在没有治疗之前,“大三阳”患者针对病毒的免疫反应是比较低下的。

另外,从长远来看,如果“大三阳”的患者转换成“小三阳”以后,同时HBVDNA也阴性,转氨酶复常以后,如果能够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这类患者的预后会比持续“大三阳”的患者要好。特别是越早实现“大三阳”转“小三阳”的患者,长期预后就越好。长期预后主要体现在疾病的进展可以延缓,发生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比例大大降低。

所以,希望有肝炎活动的“大三阳”患者,能够尽早抗病毒治疗,尽早实现e抗原的血清转换,也就是“大三阳”转为“小三阳”。

另外一个意义是,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是有望停药的一个重要节点。经过抗病毒治疗,“大三阳”的患者转换成“小三阳”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治疗,患者是有希望在近期获得停药机会。然而,如果“大三阳”的患者没有转成“小三阳”就停药,这些患者停药以后,几乎是全部复发的。

现在的治疗指南中,停药的标准是什么?

“大三阳”的患者抗病毒治疗停药的标准,首先要有一个前提,即必须是“大三阳”转成“小三阳”,这是个基本条件;同时,对转换的时间也有一定的要求。

从目前我们国家的指南,以及美国、欧洲、亚太的指南来看,所有指南中的停药标准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希望能够实现“大三阳”转成“小三阳”,也就是专业上所说的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那么,转成“小三阳”后要达到多长才能停药呢?至少要一年以上。另外,我们国家的指南还对总的疗程做了规定,希望总疗程能够超过两年以上。只有达到这样的标准以后,患者才可以考虑停药,但指南也讲到一条,即延长疗程可以提高疗效,这点也非常重要。

(选对药物,提高停药机会)

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可以提高停药的机会?

目前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两大类:一类是干扰素类,是注射使用的;另外一类是口服的抗病毒药物(核苷类似物药物)。

干扰素经过一年的治疗,大概1/4—1/3的“大三阳”患者能够转成“小三阳”。但停药以后,一部分患者可能复发,或再转回“大三阳”。

而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是口服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属于核苷类似物,患者使用的比例最大,人数也最多。总体来说,在使用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患者中,“大三阳”转“小三阳”的比例也不是十分满意。

目前在我国,口服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从目前现有的研究数据以及临床实践来看,在这几种口服药物当中,替比夫定有相对更高的“大三阳”转“小三阳”的比例。经过替比夫定治疗一年,大概有1/4的患者能够获得“大三阳”转“小三阳”,同时DNA阴性、肝功能恢复正常。而在治疗时间方面,时间越长往往“大三阳”转“小三阳”的比例会越高。用替比夫定治疗四年,大概有53%左右的患者能够获得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也就是“大三阳”转“小三阳”。

对于早期应答较好的患者,比如治疗半年时能够达到HBVDNA阴转,这部分患者治疗四年后,大概66%的患者会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了。

所以,我们在选择口服药物时,如果是一个“大三阳”的患者,又有希望转成“小三阳”,我认为替比夫定应该是比较好的选择。

(巩固治疗——时间越长,复发机会越小)

为什么要巩固呢?因为乙肝病毒是一个非常顽固的病毒,打个比方,病毒就像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病毒的“根”是存在的,也就是病毒复制的模板始终在肝细胞里。针对病毒复制的模板,目前的药物是没效的,很难把复制的模板清除掉。然而,治疗时间越长,模板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直至最后尽量把它清除掉,复发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小。这个就是巩固治疗的理论基础。

Bhrwyg

觅健交流手机App

下载

各应用商店搜索“觅健”

微博乙肝互助圈









































白癜风可以治得好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lsysx.com/dsywh/80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