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小三阳更易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癌
2018-2-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临床统计显示,“小三阳”更容易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癌,肝癌患者中90%是“小三阳”患者,重症肝炎患者中也多半是“小三阳”
●医院龚坤国主任介绍,如果“小三阳”患者乙肝病毒DNA呈阳性,且肝功能检查反复波动,则必须进行抗病毒治疗。在肝病治疗领域,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小三怕硬,大三怕癌,其实说的就是乙肝大小三阳潜在的健康威胁,很多慢性乙肝患者甚至非肝病专科医务人员,都普遍存在一种认识,那就是认为“小三阳”好而“大三阳”不好,只要“大三阳”转成“小三阳”,就可以高枕无忧、不用治疗了。
医院龚坤国主任提醒,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如果“小三阳”患者乙肝病毒DNA呈阳性,且肝功能检查反复波动,就必须进行治疗,否则对身体危害更大,更容易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癌。
慢性乙肝是我国第一大病,根据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我国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据此推算,我国现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万人,其中现症患者万例。慢性乙肝是引发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的原因,患者中约25%死于与乙肝病毒有关的肝病恶化。
医院龚坤国主任提醒,从理论上讲,所有“小三阳”患者都该得到治疗。“乙肝‘小三阳’的存在无论是怎样一种形式,对人体健康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我们进行的临床统计发现,肝癌患者中,90%是‘小三阳’患者,乙肝肝硬化、重症肝炎患者中,‘小三阳’患者也占多数。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全部治疗不太现实,这时可以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医院龚坤国主任介绍,如果“小三阳”患者乙肝病毒DNA呈阳性,肝功能检查反复波动,临床上常称为HBeAg阴性慢乙肝,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变异引起的,此时必须进行抗病毒治疗。
医院龚坤国主任提醒,“小三阳”患者乙肝病毒DNA呈阳性,肝功能正常,此时很多医生可能认为不需要治疗,但临床上,通过肝穿发现这些患者肝组织病理炎症及纤维化程度通常比“大三阳”患者更严重,甚至部分患者已经出现了早期的肝硬化,因此这部分患者其实应该尽早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
医院龚坤国主任提醒,40岁以上、病程达到10年的“小三阳”患者,若HBV-DNA呈阳性,大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炎症及肝纤维化,应进行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对预防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医院龚坤国主任提醒,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的“小三阳”患者,必须及时治疗:1.有明显的症状,如疲倦、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不适等。2.肝功能反复波动,转氨酶、血清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3.HBV-DNA检查呈阳性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