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换偷换还在吵,姚策走了

2021-11-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作者

邢初

3月23日上午,姚策因病救治无效,结束了他短暂的28年人生。

年2月,江西九江28岁青年姚策被查出患有肝癌,其母许敏欲“割肝救子”,却发现儿子并非血亲,而是河南驻马店的杜新枝所生,杜女士的儿子郭威则是许女士的亲生儿子。

如戏剧般荒谬的一起错换人生事件,由此揭开序幕,舆论沸腾持续数月,直至当事人生命终结。

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姚策的人生都是一出悲剧。

作为新闻事件当事人,他是“错换人生28年”案主角。几乎直到生命终点,才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份。这种身心的双重打击交叠,实是常人难以承受的。

回顾“错换人生28年”事件:13个月内上演悲欢离合,真相至今仍未查清(视频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

作为一个被癌症选中的人,他是不幸的,是同龄人当中的极少数。

而作为一个已逝者,他却成了不得安宁的众矢之的。公众似乎还未从此前新闻里“错换人生”的关键词里挣扎出来,哪怕斯人已逝,但真相仍然扑朔迷离,于是,人人变身福尔摩斯或道德批判家。

要么,综合各方琐碎信息,补全一出完整的阴谋剧:根本不是“错换”,而是“偷换”。

要么,继续围攻姚策不肯归还房产的指责,斥其不念养母恩德,掷以“白眼狼”“忘恩负义”等辱骂,甚至欢庆“幸亏病魔战胜了姚策”。

3月23日晚,姚策生父通过媒体向公众喊话:“让他(姚策)安安静静地走吧。”

但评论最高赞三条分别是对房产、医药费及偷换的指控,以及对郭家的人身攻击:

微博截图

逝者已矣,生者仍然喧嚣。

的确,从事发到现在近一年,重重疑云始终笼罩着这两个家庭,关于28年前的生产日期,关于疫苗阻断针的上市日期,关于筹款细节不明……它们还没得到满意的答复,姚策却走了。

于是,相比起悲戚,公众释放出更多还未被解惑的怒气。

王尔德说,人类对故事的嗜好是天然的。

这句话在今天应该略作扩充:人类对悬疑故事的嗜好,远超单纯的悲情故事。

人生如戏,却不是所有桥段都能被演绎,不是所有角色都能被换位体己。当亲情、人性、死亡等元素如乱炖一般搅融,事情的前后始终,都变得愈加错综复杂了起来。

天灾人祸

错换还是偷换,这是从始至终舆论热议最为沸腾的核心。一字之差,决定了这是一出悲情剧还是悬疑剧。

已有疑点与纰漏不可回避:

1.此前有网友曝光,姚策在多平台筹款疑似圈钱,年11月24日,姚策在抖音账号回应表示,因发票整理不及,可能导致重复公示,并称自己绝无私自挪用。

2.姚策生母杜新枝称当年怀孕时不知道自己大三阳,而其在防疫站工作的兄弟却在庭审时作证,称杜全家打了疫苗,但郭威的疫苗本却弄丢了。

3.杜新枝称,阻断针错打在了郭威身上,但网友提出质疑,阻断针在我国直到年才被批准使用,因此,年出生的郭威不可能打过阻断针。

年市面上根本没有阻断针,年才被使用,郭威也没有打过阻断针

4.郭威本不属于超生,却延迟了三年才办户口,出生地点也有所改动,且全家四套房产,却没有一套在他名下。

以上每一条都指向“偷换”的猜想,结合在一起,难免令人唏嘘。

建立在特定的想象之上,网友的愤怒便直指姚策对自己身后事的处理:不将房产归还给许母,

这么一来,悲剧事件的真正主角,从罹患绝症的姚策,变成了许敏“一无所有”的亲生儿子郭威。

人本能地同情弱者,也本能地渴求真相。

念及此,我想起另一个名字:苟晶。

年6月,高考“落榜”16年后,苟晶自称“成绩全区前五,但两次考上大学,都被冒名顶替”。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文章《枪口调头批苟晶》

然而,随后更多事实被披露,人们发现苟晶所言并非全然真相。被顶替是事实,但苟晶的描述存在大量夸大事实,如“学霸人设,手机被监听,媒体被禁止发声”等说法,甚至还火上添油地说了句:“就算我说错了,你们又损失了什么?”

短短几天时间内,众人情感从对苟晶的同情,纷纷掉头转向对她的批判与辱骂,原因只有一个:公众感到情感受到了欺骗,受到了愚弄。

一句话,公众是有感情的,网络舆论乌烟瘴气,但作为个体的人,反感的是为达私利而虚张声势夸大其词的做法。

回到姚策事件,信任危机主要产生自其此前公开的筹款细节不完善、28医院生产疑云的一些细节。

适当的质疑是还原真相、推动公共讨论与舆论监督的必要。但当诸多疑云在当下很难直接证实之际,而在当悲剧人生主角调头变成众矢之之时,我们几乎忘了,“命比纸薄”的姚策,仍然是被命运捉弄最重的那个不幸者。

沉默的真相

从某种程度上讲,人们可以接受一种“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为了子女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早年间不少伦理大戏不厌其烦地刻画这种扭曲的母爱。如年的《错爱一生》,年的《换子成龙》。母亲把自己的孩子换到富人家,是想让孩子过上好日子。有了这一点名为“亲情”的动机,这位母亲的做法,尽管对另一个家庭和孩子,造成了无可挽回的亏欠与伤害,但似乎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谅解。

但现实要残酷许多,相较于无所不能的亲情,人们更愿意相信无利不图的人性。公众对姚策生母杜新枝的猜测与断论是可怕的:如果是偷换,那就是她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姚策,因为如果让孩子及时打阻断针,或许还不会走得这么年轻。

亲情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它可以让人原谅一切,也可以令人指控一切。人们可以接受为了孩子伤害他人,但不能接受手刃自己的亲生孩子。

人们也可以接受不以血缘为系的亲情。

出于一种人性朴素感情的逻辑,已经被岁月建立起来的、互相嵌入彼此情感记忆里的亲情,相比起血亲,甚至更能让人理解一切,包容一切。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很擅长刻画这种在遭受质疑、打破后,亲情仍存在某种内在的韧性,如年的《如父如子》及其五年后的《小偷家族》。

《如父如子》剧照

就像姚策养母至今呈现出来的“委忍”“痛心”与“竭尽全力”。

据许敏回忆自己育儿的委忍与艰辛,姚策在两岁半时就被查出乙肝病毒,为了给儿子治病,全家倾尽全力,许敏怀疑是自己带儿子去接种免疫疫苗时被传染的,一度自责不已,特地请长假全身心照顾姚策,举家跑去北京、上海、南昌等地寻找最好的专家,哪怕夫妻二人工资仅几百元,也从未犹疑给儿子花上千元治疗费……

二十多年过去,一家人的努力是有效果的,姚策的病情从“大三阳”弱化到“小三阳”,无疑是一种竭尽全力后的突破。

3月19日,姚策养母许敏发声,将房产、治疗费问题等交代得一清二楚。

许敏微博截图

在涉及到房产问题时,许妈妈努力让自己平静地谈到:“我们顾念28年的感情一直希望能协商处理,但不排除利用法律手段维护己权益的可能。”

公众解读:这位可怜的母亲,对养子姚策,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

从法律上来看,“姚策占着房产不还”似乎已成事实。仅从字面上看,的确令人痛心,令人替许妈妈不值,替她悲恸。

但从情感上来看,她从未否定“姚策是我的儿子”这一事实。儿子离世,是几乎每一个母亲都难以接受的事实。

南风窗一周前的调查报道里提到,当姚策已病入膏肓,生命仅仅靠仪器维持时,仍然相信奇迹存在的是其养母许敏。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文章《错换人生28年,事情越来越糟了》

只不过,还是那句话:嘈杂与喧闹中,多少人忘记了,不管是被偷换还是错换,不管承受的是生母的恶意还是上天的捉弄,姚策始终是被命运遗弃的那个人。

割裂的情感

据媒体最近的报道,姚策生前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写道:“其实我们一家的感情从未改变,28年的情感也不会因为网络舆论冲击而烟消云散。”

姚策

这场病不是发生在姚策一个人身上的,它更像一颗深水定时炸弹终于被抽了线,引爆了两家人二十多年来的宁静。自责、怀疑、委屈、悔意、悲痛……种种复杂情感交织萦绕,尤其对于两位母亲来说,合照时她们受到舆论质疑与指摘,更是雪上加霜。

事实上,时至如今,哪怕事实细节皆全、前因后果还原,对于各方的揣测,依然显得单薄且淡漠。

在充满质疑的谩骂之外,还能听到一两条并不主流的、替姚策说话的声音,比如:姚策不仅是个儿子,还是个父亲。岂能仅凭一套房产为他对母亲的感情作判决?明知自己生命将逝,作为一个有妻儿的人,难道不会为自己的小家庭着想么?

年仅28岁,自视“命比纸薄”,在生命最后阶程,陪伴自己的却不是亲人坚定不移的守候,而是一场纷扰不堪的亲子争夺。

年4月底,“错换人生28年”的两个家庭跨省认亲(图源:红星新闻)

他走得很累,很不安详。

如果把这位青年作为一个受到父母多年宠爱、受到病魔多年折磨,且同时还身为一个父亲等身份的先提条件放在心上,再去谈论筹款的问题,房产的问题,家庭合照的问题……便不会有这么多嘈杂与喧嚣,正锋相对的质疑也会少许多。

这是一种人性深处的善意,就像风雨天经过残疾乞人身边不自主地放轻脚步。

姚策写给养母许敏的最后一封信

从在病床上看到媒体报道,到自己的生养两家父母对簿公堂,姚策全程安静地知晓,也努力让自己平静地接受。本质上,他接受的是命运本身。

年南风窗杂志全年订阅

点击图片即可享受限时特惠

编辑

煎妮

排版

八斤

更多推荐

热文

围观

故事

商城

杂志

滑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lsysx.com/dsyzl/16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