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性携带nbsp三大三阳慢
2016-11-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我国是乙型肝炎的地方流行区,乙肝病毒的感染率曾经非常高。从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的十多年来,小儿中的感染率已经很低,全人口的感染率已经由过去的10%降低到当前低于7%。但成人中的感染率还有10%,我国可能大约还有近1亿人有乙肝病毒感染,其中约80%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病,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传播途径,但是携带者和社会上并不了解乙肝病毒的传播,还存在较普遍的认识误区,过去曾经造成不小的社会问题,当前也还有许多误解,所以我想来谈一谈最重要的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以为吃饭、社交、握手、接吻都能传染
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五种,分两大类:甲型和戊型肝炎是从胃肠道传播的;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都是血液传染病。
乙肝病毒是血液传播的病毒,“大三阳”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很大的传染性,但必需通过特定的渠道:①输入血液和血制品,由于严格的输血管理,当前已经不可能发生。但患者每一毫升的血液,可以有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亿的病毒,生活中的微量血液传播却广泛存在,如理发店刮脸的刀、美容店纹眉的针,刺伤皮肤,即使看不到出血,也可能带出大量病毒,如果不去消毒,用这些刀或针,一个多月后还能传播乙肝病毒;②性生活,不可避免的会有微量血液传递,尤其是男人同性间的性接触;③母婴传播,分娩时新生儿是从母亲的血液中抱出来的,所以主要是在分娩期由母血感染。
这是第一个误区。许多人没有把这两类肝炎分清楚。像甲肝和戊肝,带的是胃肠道传播的病毒,如果个人卫生习惯不好,便后不洗手,与人握手或肢体接触是会传染的。但乙肝不是胃肠道传播的病毒,在社交、工作和学校等场合是不会传播的,就是吞吃了含有乙肝病毒的食物,也不会传染。蚊子吸血,经过蚊胃消化也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人与人接触不可能有直接的血液传递,所以乙肝并不容易传播。但许多用人单位不接收“大三阳”,全国人大04年曾有文件,不得歧视乙肝携带,几乎没有地方听从。卫生管理部门过去对“大三阳”的健康人,就是不发健康证,使许多人找不到工作。以前造成过许多社会问题,也发生过一些极端事件,一些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官员无所作为、甚至是冷血动物。
以为与携带乙肝病毒的人在一起吃饭会传染,于是出过不少笑话:有些夫妻同床睡觉却要分开碗筷;有的恋人接吻带着口罩,你想是不是很可笑?也有很多可气的事情:有些学校的饭堂把抗原阳性的学生分离开打饭和就餐,因此这些孩子在操场和课堂也被孤立了,这些教育部门的官员给孩子们造成多大的心灵伤害!
第二个误区是很多人以为乙肝是遗传的。
在家庭生活中,一些家务劳动难免有一些小的损伤,感染乙肝病毒的人通过损伤,会把病毒污染在一些家具上,传染性可以保留1个多月,家人们如果也有小损伤接触到污染的家具就会接受病毒感染。
更重要的是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分娩期对新生儿预防注射不充分,以后母儿间的亲密接触都会传播。小儿一出生,“大三阳”的父亲抱着亲了又亲,刺猬样的胡子可能会刺破新生儿娇嫩的皮肤而感染,总之,在亲密接触中会有很多机会发生微量的血液传播。所以乙肝感染常有家庭聚集性,父母传染给儿女是很常见的,于是许多人误以为乙肝是从父母亲遗传的。
什么叫“遗传”?遗传是病毒通过精子或卵子发育为胚胎,最后新生儿的肝细胞先天性就带着病毒。你想一想:如果真是受精卵里有乙肝病毒,出生后注射疫苗还会有用吗?
从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的十多年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小儿乙肝感染率已经从十多年前的18%,降到现在的低于1%。如果乙肝是遗传的,能有这样的成绩吗?
因为许多人以为乙肝是遗传的,于是发生了许多悲剧。
有些热爱的恋人因为一方是“大三阳”,被父母无情的拆散了。有些“大三阳”青年,隐瞒对方结婚,被发现时痛哭分离了。现在大多数“大三阳”的育龄青年,因为怕遗传给小儿,想把“大三阳”治好再生育,当然绝大多数都失败了,浪费了金钱,耽误到30多岁
肝病与您同行!肝保保,我们的精神家园!
扫一扫或者长摁下面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