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芝教你认清乙肝小三阳和大三阳的区别2
2016-11-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万例。
问: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会传播乙肝吗?
答:不会。HBV是血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
问:什么是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
答:慢性乙型肝炎,用老百姓的语言来讲,通俗的分为大三阳和小三阳两种。 “大三阳”和“小三阳”是“e抗原阳性慢乙肝”和“e抗原阴性慢乙肝”的俗称,乙肝两对半检测中表面抗原(s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俗称“大三阳”,表面抗原(s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被称为“小三阳”。
问:是否都需要治疗?
答:根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更新版》,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注意!目标并不是使得乙肝两对半检测指标转阴,仅仅只是抑制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问:那么什么样的人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呢?
答:一般适应证包括:
(1)HBeAg阳性者(“大三阳”患者),HBVDNA≥/ml(相当于IU/ml);
HBeAg阴性者(“小三阳”患者),HBVDNA≥/ml(相当于IU/ml);
(2)ALT≥2×ULN(正常值上限)。
(3)ALT2×ULN,但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HAI≥4,或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
对持续HBVDNA阳性、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但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亦应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
(1)对ALT大于正常上限且年龄40岁者,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Ⅲ)。(2)对ALT持续正常但年龄较大者(40岁),应密切随访,最好进行肝组织活检;如果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HAI≥4,或炎症坏死≥G2,或纤维化≥S2,应积极给予抗病毒治疗
(3)动态观察发现有疾病进展的证据(如脾脏增大)者,建议行肝组织学检查,必要时给予抗病毒治疗(Ⅲ)。
在开始治疗前应排除由药物、酒精或其他因素所致的ALT升高,也应排除应用降酶药物后ALT暂时性正常。在一些特殊病例如肝硬化或服用联苯结构衍生物类药物者,其AST水平可高于ALT,此时可将AST水平作为主要指标。
乙肝抗病毒药物分为两类:
一类是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如用干扰素治疗,ALT应≤10×ULN,血清总胆红素应2×ULN;
第二类是核苷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
一旦使用抗病毒药物应注意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不得随意停药。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两点:
1、一定要和医生很好的配合,按医生要求定时定量用药。
2、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要及时和医生沟通,以便及时处理。
乙肝是一个慢性疾病,治疗乙肝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主要是传染科医生和消化科医生,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
最后,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单用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高达87.8%,所以乙肝病毒携带的新妈妈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负担,及时进行阻断治疗吧!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就诊意见请咨询专科医生。
紫芝健康指南(转载注明出处)
订阅号“紫芝健康指南”:njzi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