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乙肝临床治愈专家谈陈新月教授慢乙肝

2021-4-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编者按:慢乙肝临床治愈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了深入探索阶段,包括临床治愈的新的优化策略,临床治愈的持久性和复发因素以及临床治愈与远期预后的关系等。这些问题的探讨将有利于慢乙肝临床治愈的更广泛和深入的普及。陈新月教授在这些热点难点问题上都有一些研究和见解。本期《慢乙肝临床治愈专家谈》,《雨露肝霖》特邀陈新月教授,为我们详细分享慢乙肝临床治愈的深入探索话题,详见下文详细访谈内容。

Q1:慢乙肝临床治愈目前已经发展到深入探索阶段,包括临床治愈的持久性方面,您在此方面已有很好的研究结果发表,请谈谈您的见解?

陈新月教授:HBsAg清除持久性的重要性是基于慢乙肝临床治愈是以HBsAg清除为基础的。以往针对慢乙肝患者获得HBsAg清除后稳定性或持久性、何时该停药或复发风险的研究资料较少,且获得HBsAg清除的人群较少,可供研究的病例更少。然而随着优化治疗方案的开展,临床治愈持久性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如OSST研究[1]发现HBsAg清除后随访1年的持久率为85.7%,谢尧教授的相关研究[2]显示HBsAg清除后持久率可达86.5%,还有一些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儿童慢乙肝[3,4]的HBsAg清除稳定率可达90%以上。研究发现无论核苷(NA)或基于PEGIFNα治疗慢乙肝患者HBsAg清除稳定性均在80%以上。

以往的这些研究基本是小样本或回顾性研究,因此我们基于一些通过干扰素α治疗获得HBsAg转阴的HBeAg阳性、阴性、核苷应答不佳人群或非活动性携带人群,按照患者的意愿纳入例进行了前瞻性随访研究[5],中位随访时间为周,最长随访时间为周,总体HBsAg清除持久率可达90%以上,稳定性是比较好的。其中复发的患者为18例次,即9.66%的复发率。部分医生可能认为有的研究得出的持久性更高,这主要是由于研究中对复发和持久性的定义不同导致的。本研究之所以能说HBsAg清除的持久性比较好,主要在于以下几个点:

首先,随访时间相比其他研究更长,平均随访时间为周,最长为多周。若随访时间仅止于12周或24周,可能会把复发高峰人群漏掉,此研究中13例患者在随访52周内发生复发,若随访时间过短,则可能略过部分复发人群。

第二,复发的定义与以往研究有不同之处。本研究HBsAg阴性定义为HBsAg0.05IU/mL,HBVDNA阴性为HBVDNA20IU/mL,若出现大于两个值任意一个或同时两个,则为复发,因此本研究对复发的定义更为严格。研究还发现新的复发类型,即有部分患者出现HBsAg阴性,HBsAb阳性,但是HBVDNA阳性,在以往报道中是不多见的。另外本研究中复发的患者为18例次,按人数来算为16例,有2例出现HBsAg阳性,4周内复查仍为阳性,但随后长期随访过程中发生了自发性HBsAg清除,但本研究中仍定义为复发。若按照16例来算,则本研究的复发率为6.77%。

第三,长期失访率是较低的,维持在10%以下。

最后,本研究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是观察HBsAg清除的患者的远期预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情况)。本研究纳入的例患者中,无论是否复发在观察的终点,均未发生肝硬化或肝癌。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均较为年轻,平均34岁,基线无肝硬化,所以基线年轻且无肝硬化的人群追求HBsAg转阴后的远期预后都是较好的。

Q2:您认为通过核苷类药物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获得HBsAg清除的持久应答及预测因素方面有何差别?

陈新月教授:关于NA或IFNα治疗获得HBsAg清除持久性的问题,最近我们团队做了荟萃分析,纳入15篇涉及HBsAg转阴持久性的相关研究,其中1篇为自发性HBsAg清除的研究,其余14篇均为治疗获得HBsAg清除的研究,且大部分研究为通过IFNα治疗获得,总复发率为6%左右。且无论是通过何种方式(自发性、IFNα治疗或NA治疗)获得HBsAg清除,其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的。因此HBsAg清除后稳定性非常好。

对于HBsAg清除稳定性或复发的影响因素方面,NA和IFNα是存在不同之处的。因为对于NA治疗,无论是延长疗程、使用何种核苷、HBVDNA抑制程度不同或耐药程度不同,患者获得HBsAg清除和血清学转换的概率均很低,以往的报道为1%-2%,相当于自然史获得HBsAg清除的机率,现有研究中也很少超过3%。因此在如此低的HBsAg清除的人群中,探讨NA治疗获得HBsAg清除后复发影响因素的文献几乎没有,因此后续我们探讨的基本为基于IFNα治疗获得HBsAg清除持久性和复发影响因素的研究。

之前谢尧教授的研究[2]证实获得HBsAg清除的患者如果HBsAb阳性且干扰素巩固治疗12周后复发风险低。近期我们团队开展的HBsAg清除后复发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第一,复发与HBeAg状态有关,即基础疾病状态。从不同临床类型来看,NA耐药的人群复发风险最高,这类人群应当作为重点随访人群,其次为HBeAg阳性人群,再其次为HBeAg阴性人群,非活动性携带人群的复发风险最低。第二,HBsAb水平为保护性因素,PEGIFNα巩固治疗后HBsAbIU/mL的人群复发风险非常低。第三,要确认患者是否存在S区变异,抗体水平高的人群需要排除抗体阳性但HBVDNA仍为阳性的这部分人群,他们是有复发风险的。我们的研究中有3例患者检测到S区变异,后续的样本测序检测到S区、和位点存在变异。因此如果有S区变异,HBsAb水平高仍然容易复发,若没有S区变异存在,HBsAb水平则为保护性因素。第四,观察治疗末期的HBVRNA水平,我们团队和北医鲁凤民教授团队合作开展了一项HBsAg转阴后复发或不复发人群治疗停药终点时HBVRNA水平的研究,12例复发人群中,有7例检测出HBVRNA阳性,而20例未发生复发的人群中无一例患者出现HBVRNA阳性结果。因此,治疗终末期HBVRNA水平对于预测HBsAg转阴后复发可能有一定预测意义。综上所述,HBsAg清除后稳定性很好,但以上几点对于预测患者后期复发风险仍提供了一些数据,供大家在临床上参考。

Q3:您有关于慢乙肝个体化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的的一些经验和理念,是否能分享一下?

陈新月教授:关于慢乙肝个体化治疗的策略方面我们确实有一些思考,主要还是基于现有两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上,疗效不能令患者和医务工作者满意。那么为了提高疗效,国内外专家都做了相应的优化治疗或多方面的探索研究,如早期针对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的Pegbeliver研究[6],提示了96周疗程的PEGIFNα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48周,因此长疗程的PEGIFNα治疗的HBsAg清除的可能性更大。另外NEWSWITCH研究[7]也比较了核苷经治患者换用PEGIFNα治疗48周和96周的疗效,也证实了96周疗效更优。

这些研究虽然给我们一些启示,同样我们也看到设计方面的不足。比如有些患者治疗至48周或96周时,可能离HBsAg清除或血清学转换仅需临门一脚,但由于固定疗程的要求,患者必须停药,这部分患者可能就丧失了临床治愈的机会。还有部分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可能疗效不佳,也需要坚持到48周或96周,所以这就是临床研究设计中所必须的固定疗程。那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可以更加个体化,定目标不定疗程,根据安全有效的原则选择优势患者,给予尽早且更大的获得临床治愈的机会。我们就提出了以NA治疗为基础,阶段性地进行PEGIFNα治疗的策略,可以将疗效较好的人群进一步疗效最大化。

我们在一些序贯治疗的相关研究中发现,HBsAg清除率提高的同时HBVDNA的复发也会出现,如果HBVDNA仍在复制,势必HBsAg和HBeAg也在增加。这也给我们一些启示,NA治疗一定要作为病毒抑制的基础,PEGIFNα可作为HBsAg清除的推动剂,但PEGIFNα治疗疗程可长可短,遵照安全有效的原则,选出优势人群,可以在24周时观察其HBsAg下降幅度情况,若要延长治疗到96周最好在48周观察其HBsAg情况,若HBsAgIU/mL,96周的HBsAg清除率可达67.6%,那么这部分人群更值得追求临床治愈。当然,优势人群并非一成不变的,治疗过程中,HBsAg还会慢慢下降,但针对暂时疗效不佳或不耐受人群,可以考虑暂时停一停PEGIFNα,然后下一阶段再继续使用。有研究显示,PEGIFNα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CD8+T细胞会发生耗竭[8],那么阶段性使用PEGIFNα可能是更好的方式,患者可耐受且疗效可得到巩固。

基于此,厦门特宝启动了一个NA与PEGIFNα联用的脉冲治疗研究,对于初治或经治人群,这个机制都是可取的。因为NA和PEGIFNα可以机制互补,在实现病毒学抑制后,阶段性使用PEGIFNα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总疗程延长后患者更易耐受,这个项目和我们所说的定目标不定疗程是有相同之处的。

对定目标不定疗程的策略进一步推广人群的时候,我们不仅用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人群,也扩大至指南中未满足治疗指征的人群,如免疫耐受人群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人群。以前认为不需要治疗的非活动HBsAg携带者实际上在加用PEGIFNα后HBsAg清除率很高[9],96周时有44.7%的HBsAg清除率。对于NA应答不佳或耐药的人群[10],我们采用了联合治疗定目标不定疗程的策略,也有半数的人获得了HBeAg血清学转换,18%的人群获得了HBsAg清除,这部分人群只有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甚至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才可停用PEGIFNα,解决了NA耐药的问题。因此,定目标不定疗程的治疗策略可在更多的人群中验证。PEGIFNα的治疗并非一气呵成的,可分阶段走,不断接近最终治疗目标,步步为营使得患者稳步有效且安全分步地获得HBsAg清除。

Q4:请谈谈您对于慢乙肝临床治愈的进一步深入探索的展望

陈新月教授:对慢乙肝临床治愈的探索仍有很多事情可做。首先是对于新药研发的期待。像丙肝,一旦有治愈性新药的出现相当于革命性的胜利。对于乙肝在研的新药,很多处于临床I期或II期,有针对不同治疗靶点的如抑制病毒进入细胞的和RNA干扰的,还有现在强调的更强更好的免疫调节作用药物。最近《Gastroenterology》发布的最新研究[11]显示对于TDF经治的患者采用核苷聚合类药物(REP/REP)加用PEGIFNα和NA治疗48周后,HBsAg清除率可达60%以上,是非常令人期待的结果。若该药近期能进入临床III期研究甚至上市的话,那就非常好了。从这个方面也看到,乙肝治疗仍需走联合治疗的路线,PEGIFNα在其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与新药的联合、多靶点治疗可能是攻克乙肝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第二,当新药没有普及不能获得的情况下,我们应做好如何优化NA和PEGIFNα联合治疗策略,总结经验,预测优势人群,尽量治好。

第三,现有临床治愈的概念未涉及cccDNA的清除,即完全治愈,若有更好的药物可直接针对cccDNA,可能可更好地解决完全治愈的问题。而此之前,采用cccDNA是否存在作为停药标准还存在问题。首先是现在cccDNA检测的灵敏度还不够。其次是肝穿检测cccDNA存在局限性,局部的肝穿的有限的肝组织可能不能代表整个肝脏的cccDNA的情况。最近发表的一项NA治疗获得“cccDNA检测不到”的慢乙肝患者停药后发生HBVDNA反弹的研究[12]正说明了上述两个问题。我们也有一些PEGIFNα治疗获得临床治愈后停药且长期随访的研究,复发概率很低,稳定性较好,这也可能是NA和PEGIFNα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不同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可上下滑动查看)

[1]HanM,JiangJ,HouJ,etal.SustainedimmunecontrolinHBeAg-positivepatientswhoswitchedfromentecavirtherapytopegylatedinterferon-alpha2a:1yearfollow-upoftheOSSTstudy[J].AntivirTher,,21(4):-.

[2]LiMH,YiW,ZhangL,etal.PredictorsofsustainedfunctionalcureinhepatitisBenvelopeantigen-negativepatientsachievinghepatitisBsurfaceantigenseroclearancewithinterferon-alpha-basedtherapy[J].JViralHepat,,26Suppl1:32-41.

[3]LiuY,LiH,YanX,etal.Long-termefficacyandsafetyofpeginterferoninthetreatmentofchildrenwithHBeAg-positivechronichepatitisB[J].JViralHepat,,26Suppl1:69-76.

[4]FanH,LinL,JiaS,etal.InterferonalphatreatmentleadstoahighrateofhepatitisBsurfaceantigenseroconversioninChinesechildrenwithchronichepatitisB[J].JViralHepat,,26Suppl1:77-84.

[5]WuY,LiuY,LuJ,etal.DurabilityofInterferon-inducedHepatitisBSurfaceAntigenSeroclearance[J].ClinGastroenterolHepatol,,18(2):-e.

[6]LamperticoP,ViganòM,LanzaAG,etal.PEGBELIVERSTUDY:HBSAGDECLINEATWEEK24OFEXTENDEDPEGINTERFERONALFA-2A(PEG-IFNα-2A)THERAPYISSIGNIFICANTLYASSOCIATEDWITHPOST-TREATMENTRESPONSEINHBEAG-NEGATIVEGENOTYPEDPATIENTS[J].JournalofHepatology,,ESAL.

[7]HuP,ShangJ,ZhangW,etal.HBsAgLosswithPeg-interferonAlfa-2ainHepatitisBPatientswithPartialResponsetoNucleos(t)ideAnalog:NewSwitchStudy[J].JClinTranslHepatol,,6(1):25-34.

[8]MiccoL,PeppaD,LoggiE,etal.Differentialboostingofinnateandadaptiveantiviralresponsesduringpegylated-interferon-alphatherapyofchronichepatitisB[J].JHepatol,,58(2):-.

[9]CaoZ,LiuY,MaL,etal.ApotenthepatitisBsurfaceantigenresponseinsubjectswithinactivehepatitisBsurfaceantigencarriertreatedwithpegylated-interferonalpha[J].Hepatology,,66(4):-.

[10]金怡,黄春洋,魏飞力,etal.联合治疗策略在应答不佳/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研究[J].传染病信息,,28(5):-.

[11]BazinetM,PanteaV,PlacintaG,etal.SafetyandEfficacyof48WeeksREPorREP,TenofovirDisoproxil,andPegylatedInterferonAlfa-2ainPatientsWithChronicHBVInfectionNaivetoNucleos(t)ideTherapy[J].Gastroenterology,.

[12]LaiCL,WongDK,WongGT,etal.ReboundofHBVDNAaftercessationofnucleos/tideanaloguesinchronichepatitisBpatientswithundetectablecovalentlyclosed[J].JHEPRep,,2(3):112.

往期内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lsysx.com/dsyzz/15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