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症状好转就停药切记,有时候急刹车
2025/2/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现今,人们生活节奏逐步加快,各种不规律的饮食生活习惯也随之而来,无形中提高了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慢性疾病主要以起病缓慢、病程周期较长,经常性反复发作等特点为主,需要长期用药控制。然而,对于部分患者而言,他们总是存在“见效就停药”的错误认知,殊不知这是慢病防治的大忌。
一、慢病防治期间为什么不能停药?慢性病很难在短时间内治愈,其用药与停药和其他疾病有着很大的不同。以较为常见的乙肝患者为例,医生在为患者诊断治疗时,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大都是“应该吃何种药,吃哪些药效果最好”,当其持续服用半年甚至更久时,对服药就会越来越抵触。
我国曾经做过乙肝患者治疗需求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由于“感觉麻烦、害怕长时间服药影响健康”等想要停药,其中还有一部分患者,指标显示正常以后就自行停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管是乙肝、糖尿病还是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都不能因短期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就自行停药。
以糖尿病人来说,除了餐后血糖与空腹血糖这些指标,还有糖化血红蛋白等反映糖尿病病情的指标。
而对于乙肝来说,其指标就更加复杂,需要控制“大三阳”转变为“小三阳”,变为“小三阳”以后,还需抑制病毒-DNA、确保肝功能正常运行以及降低表面抗原,所以坚决不可一见起效就停药。
即便指标显示正常,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下调药量。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长期服用药物的危害与慢性病对于身体的危害相比要小得多。
部分药物有着一定的起效时间,其进入人体中在一定时间里才有效,如一些药物在几个小时以后就会被排泄或者代谢。以高血压来说,药物只有在药效发挥期才能维持血压处于正常水平,一旦失去药效,血压就会继续升高。
此外,还有许多慢性病和生活方式相关,药物只能起到调整异常指标的作用,无法从本质上治愈疾病,这也说明为何不能见效就停药,因为则一旦停药就会反复。
二、慢性患者如何合理用药?为了有效避免慢性患者见效停药的情况发生,医务人员可以强化对于慢性病合理用药的教育宣传。利用患者来就诊的时机,给其发放有关合理用药的手册,让其对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有充分的了解。
可以以社区为基础,运用网络、广播等方式普及合理用药方面的知识,并耐心讲解慢性病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掌握基本的用药知识,并向患者讲解常见的用药误区,将“见效停药”的后果明确指出,使患者合理用药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总而言之,对于慢性疾病患者而言,坚决不可见效就停药,应该定期复查,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增减药物,以免擅自停药引发不必要的身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