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翻译官保险基础知识乙肝病毒

2021-1-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什么药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qwzj/160211/4769989.html

据说十个人里边就有一个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个数据我没考证过,不过对于我们这些卖保险的人来说,遇到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

今天这个案例当中,客户是一名22岁的未婚女性,她的投保健康告知当中慢性HBV携带者,而且有家族史,的她54岁的母亲也是慢性HBV携带者,所谓HBV就是乙型肝炎病毒,H就是hepatitis,肝炎的英文,V是virus,病毒的英文,B应该就是B型。

乙型病毒肝炎,实际上我觉得应该翻译成B型病毒肝炎,只不过人家ABC,我们甲乙丙,这是一个道理。这里边您注意,有一个家族病史的告知,就是他的妈妈也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者。

年的8月9号下午,我在广州开了一堂公开课,其中公开课上就有人问我说家族病史怎么告知,我跟他这么说的:

家族病史不会成为保险公司拒赔的决定性条件,换句话说,家族病史不告知,如果其他的事情没有任何问题的话,保险公司通常是不会以此为理由来拒赔的,也就是说理赔的时候,客户的所有情况都是正常的,只是家族病史没有如实告知,那么通常不构成拒赔条件。

我说的是通常啊!这是理赔的时候,但是投保的时候,该告知还是得告知。投保书上问了,那就要如实告知,如实告知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保险公司接到了客户的投保资料,依据客户的告知情况向客户索要病历报告,客户很配合,一共提供了三份病历报告。

客户的投保时间是年的5月,这三份报告其中第一份是腹部超声报告,检查时间是年的12月,这份报告当中显示客户有轻度的肝硬化,并且双侧尴业多发性小回声结节。

第二份报告是腹部CT扫描,是年1月14日检查的,这份报告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只是佐证了上一份报告。

第三份报告是专科病历报告,是年4月4日的报告,而这份报告显示客户在年12月4日诊断出乙肝病毒携带,而且有家族病史。

整体的情况就是一个22岁的女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超声提示有轻度的肝硬化,但是CT扫描是阴性,肝脏的大小正常,没有明显的异常。

乙型肝炎病毒的E抗原和E抗体都是阳性的。抗原和抗体是什么意思?

您大概可以理解成抗原就是坏人,抗体就是警察,抗体是专门对付抗原的,就像警察抓坏人。另外乙型肝炎病毒的DNA滴度是1.8×10的五次方分每毫升,也就是说它的数值是18万,而正常值应该是小于一千的。还有他的甲胎蛋白,正常的甲胎蛋白一般来说跟肝癌是很密切的,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浓度往往是很高的,另外客户的丙肝抗体是阴性的,甲肝抗体HAV也是阴性的,

那好,我们的核保人员拿到的材料就是这个样子。

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这个客户是怎么感染乙肝病毒的?

乙肝病毒的感染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垂直传播,也就是母婴传播,妈妈就有,生出来的孩子也就带着。这个如果采用母婴阻断技术也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另外一种就是平行感染,出生之后比如说输血、器官移植,比如说注射这种什么东西了,尤其是这个吸毒的共用针头或者说性传播,其实您看这个传播途径是比较窄的,有点类似于这个艾滋病的传播,就这么几种方式,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

关于艾滋病的性传播,这里边其实是有误解的,纯粹的性传播其实几率是很低的,也就是说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跟艾滋病患者发生性关系,通过性传播艾滋病这个概率是相当低的,因为这个概率相当低,所以就有人误以为跟艾滋病患者发生性关系,即使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是不是危险性也不大呢?

非也!虽然纯粹的性传播这个概率相当低,但是在性行为过程当中往往会造成微小的伤口,有了微小的伤口,再传播就不一定是纯粹的性传播了,有可能就是血液传播了,

这个传播的概率就非常大了,因此您看这个传播概率的数字,每一种方式的这个概率,这个数据您要客观的来看,要结合实际情况。

当然了,现如今艾滋病已经不是一个很重的疾病了,每年因为艾滋病是死不了几个人的,而且只要积极地配合治疗,艾滋病的病毒是可以很好地抑制的,跟正常人没什么区别。相对于中风,相对于车祸,相对于癌症,其实艾滋病人是一个很轻很轻的病了,民众对于艾滋病的恐惧更多的还是心理上的。

医疗技术的发展让很多的疾病都有了很好的治疗方法。

我还记得张医生的课程当中说过除了疯牛病和狂犬病是真的治不好之外,其他的病都能治,都能治的前提那得有钱,有钱那得多买保险,您看我是三句话不离本行。

还说今天这个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案例。

根据他的家族病史的告知,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垂直传播的,妈妈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孩子被垂直传播。这种情况刚才我说了可以采取母婴阻断技术,今天这个客户要么就没有采取母婴阻断技术,要么就是母婴阻断技术失败了。母婴阻断技术是一个什么样的技术呢?其实就是注射一种新生儿的乙肝疫苗,再配合乙肝免疫球蛋白这两种方式联合免疫,这个婴儿的感染率就会大幅度的明显下降,但不代表百分之百有效,也就是说有可能采取了母婴阻断技术还是没起作用,这没起作用的原因有可能是宫内感染,孩子还没生出来就已经感染了,对待这种情况实际上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措施。还有一种情况,宫内虽然没有感染,出来之后这母婴阻断技术没起作用,这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据说母婴阻断失败的概率是10%,也就是说今天这个客户他也有可能采用了母婴阻断技术,但还是失败了,甭管怎么着吧,大概率客户是垂直传播的。确定客户是垂直传播有意义吗?当然有意义。各位您想,平行传播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客户可能有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什么乱注射毒品或者有不洁的性行为,或者说职业生活环境导致这种传播源比较多,这一些足以证明客户的风险可能是相对来说较大的,但如果是垂直传播,客户本人是没什么责任的,他的环境也可能是良好的,他只是没办法出声的时候就传播了,听到这儿,我不知道您各位有没有一个启发。我们在投保告知的时候经常有人不愿意告知家族病史,但是对于这种乙肝病毒携带者或者说类似的情况,可能您告知了家族病史能佐证客户是垂直传播的,反而对于投保是更有利的。

那好,第一步我们确定了客户大概率是垂直传播,另外客户的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都是阳性的,这里边咱们多说几句,咱们都知道有大三阳和小三阳,这大三阳和小三阳是怎么回事呢?

咱们先说大三阳,大三阳有三个指标是阳性,一个是表面抗原,一个是E抗原,一个是核心抗体。表面抗原,英文HBSAG,这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病毒是一种生物,这种生物就两部分组成,表面就是一个蛋白质的外壳,里边是DNA,它的遗传物质。

我还记得我高中生物上还学过这种东西,这种东西就是一个壳套着一段遗传物质。E抗原是什么呢?就是咱刚才提到过的这个客户的HBCAG呈阳性,这是乙肝病毒内核的一种主要结构蛋白,核心抗体是HBCAB。只要看到体检单上这三项都是阳性,这就是大三阳,大三阳阶段,病毒在人体之内是不断的复制的,有较强的传染性。

小三阳是表面抗原阳性。E抗体阳性,核心抗体阳性。小三阳和大三阳有两个指标都是相同的,就是表面抗原和核心抗体唯一的区别。大三阳是E抗原阳性,小三阳是E抗体阳性,而这个E抗体指的就是HBEAB。

今天咱们说的这个客户E抗体就是阳性的,处于小三阳阶段,这个病毒的复制活动就比较弱,传染性也比较弱,今天这个客户到底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书中没说,只说了他的E抗原和E抗体都是阳性。

根据书中描述的情况,大概率客户是连小三阳都达不到,也就是一种更轻的状态,既然有E抗原,那说明病毒在复制,有了E抗体说明人体已经产生了抑制病毒的这种物质。

刚才还说过一个指标,挺有意思的,就是超声提示肝硬化是阳性的,CT扫描是阴性的,这个到底应该信哪个呢?一般来说,对于肝硬化这种情况之下,CT会比超声的灵敏度更好一些。

另外在病历当中医生没有告诉这名客户要治疗,也说明了医生判断这个客户是没有肝硬化的,所以超声的阳性是假阳性,CT阴性是真阴性,整体这么一圈判断下来客户的核保结果是什么呢?

寿险和重疾险可以加费承保。

各位,我们卖保险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加费,我觉得加费是一个最好的结果,有人说你这不胡说吗?标准体才是最好的结果!

您听我说,加费比标准挺好,为什么呢?

标准体说明这个客户的身体是很好的,保险公司可以标准体承保,加费说明这个客户的风险比别人高,可是加了费之后他发生了事故,理赔是正常的,我们都知道保险的原理就是把风险高的人的风险转移给风险低的人,大家共同承担风险,那保险公司出具了加费的结果,说明已经识别出来了这是一个高风险客户加费给你承保进来,相当于本来没有你的门票,看着你这情况还行,虽然风险高一点,我们还是愿意接纳你,加价卖你一张门票,你进来之后享受的待遇和我们是一样的,你觉得这是不是一个很好的结果呢?

所以我们遇到了加费的客户,一定要跟客户说珍惜这次机会。如果加费你不接受,将来说不定就不是加费了,不是加费怎么着呢?除外!除外就是一个让人沮丧的结果了,风险最大的地方已经得不到保障了,当然了,我不是说除外没有意义。除外起码其他的还能保,如果说不是除外拒保了,这就最惨了。

所以综上,我判断一下,在常见的几种核保结果当中,加费实际上是最好的,最幸运的。

那好,在我们展业过程当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乙肝病毒携带者讲完了。今天这个案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您遇到过乙肝病毒携带者吗?他们的投保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以上摘自《核保和理赔是怎么工作的?》

因饭团停服

转战知识星球

如果您想提问及交流保险方面问题

请扫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lsysx.com/dsycr/146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