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乙肝,身体指标与膳食营养

2021-1-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根据年3月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的报告,全球有约2.9亿人感染乙肝病毒。中国乙肝病毒感染人数约1亿,占全球感染者的30%,位居世界第一。

国内这一庞大的感染群体中,包括了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健康的成年人在感染乙肝病毒后,不到5%的人会转为慢性感染(乙肝);在转为慢性感染(乙肝)的成年人中,20%-30%会发展到肝硬化和(或)肝癌。

乙肝病毒难以根除,但可预防,可检测,可控制。健康人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达到预防效果,乙肝患者则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毒量或依据病情进一步治疗。

所谓乙肝两对半,就是有五项: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以及核心抗体。从字面可以看出,前四者两两为一对,核心抗体就是孤独的那一“半”。

对应缩写分别为:

HBsAg——乙肝表面抗原

HBsAb或抗-HBs——乙肝表面抗体

HBeAg——乙肝e抗原

HBeAb或抗-HBe——乙肝e抗体

HBcAb或抗-HBc——乙肝核心抗体

其中字母的意思分别是:

s——表面

c——核心

某某Ag——抗原

“某某Ab”或“抗-某某”——抗体

各项指标代表着什么?

弄清楚了各个项目的缩写,下面我们来一个个剖析它的意义:

1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包膜)。它是乙肝病毒的保护壳,可以和肝细胞膜融合,武装护送乙肝病毒DNA进入细胞——这是乙肝病毒能够复制的大前提。

如果体内存在乙肝表面抗原,即检查结果呈阳性——HBsAg(+),就意味着体内现在有乙肝病毒存在。HBsAg(-)则代表没感染过,或感染过而被清除。

2

乙肝表面抗体——HBsAb/抗-HBs

乙肝表面抗体则是人体对抗HBsAg所产生的抗体,专门封杀病毒的外壳蛋白。

乙肝病毒没有了外壳蛋白,它的DNA也就没办法混入肝细胞内。因此,体内如果检测出有乙肝表面抗体的存在,即抗-HBs(+),一般来说是好事。打了乙肝疫苗之后,这一项是呈阳性的。

3

乙肝e抗原——HBeAg

乙肝e抗原是乙肝病毒DNA某一段基因的终产物,这个产物没什么实质功能,但是这段基因的下游基因则编码多种具有功能的蛋白,都是DNA复制所需要的蛋白。

所以,看到HBeAg阳性(+),则说明各种DNA复制所需要的蛋白也产生了,乙肝病毒正在疯狂复制中,传染性很大。

4

乙肝e抗体——HBeAb/抗-HBe

顾名思义,乙肝e抗体是对付上述e抗原所产生的。这个抗体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机体的免疫开始对病毒进行反攻。此时身体会呈现出有病变活动,肝细胞破坏,肝功能明显异常。

但当乙肝e抗体呈阳性,乙肝e抗原呈阴性时,就意味着病毒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就降低了许多。

5

乙肝核心抗体——HBcAb/抗HBc

最后的乙肝核心抗体是孤独的一半,因为它所对应的抗原太难检测出,所以临床上不做常规检测。

这个抗体和e抗体道理类似,它的出现也是机体反攻抗乙肝病毒的表现,可能是过去的,也可能的目前的。可能既往感染过,也可能处于慢性携带状态。

检测结果的阴阳,对应什么状况?

在了解乙肝两对半各个项目的意义之后,想必你已经可以区分各项检测结果的“好坏”。

接下来,我们就用一张表格,来呈现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的各种情况,以及相对应的身体状况概述: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状态

-

-

-

-

-

过去和现在均未感染HBV

-

-

-

-

+

曾感染HBV,急性感染恢复期

-

-

-

+

+

过去和现在均感染过HBV

-

+

-

-

-

预防注射疫苗

-

+

-

+

+

既往感染: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

+

-

-

+

既往感染:急性HBV感染已恢复

+

-

-

-

+

急性HBV感染;慢性HBsAg携带者

+

-

-

+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弱(小三阳)

+

-

+

-

+

急性或慢性乙肝,传染性极强

+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HBsAg携带者

+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传染性强

-

-

-

+

-

急性感染中期

+

-

-

+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慢性携带者

+

-

-

+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

-

-

+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

-

-

+

-

HBV感染已恢复

在上表中,我们看到了两个比较熟悉的词汇——“大三阳”、“小三阳”。

“大三阳”

在《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大三阳”的规范医学名称应该有两个,分别是慢性HBV携带者和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我们对照着来看,当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呈阳性的时候,即是“大三阳”。

这三项指标阳性往往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但是否引起了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还要看肝功能检测情况和患者的自觉症状。简单地说,“大三阳”并不意味着病情严重程度。

其临床意义可归纳为:急性期、慢性期、有较强的传染性。

“小三阳”

《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小三阳”的规范医学名称有两个: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以上组合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与大三阳区别不同的是乙肝e抗原(HBeAg)阴性。

小三阳也只是反映感染乙肝病毒后机体的乙肝免疫标志物状态,同样不代表病情轻重。

其临床意义可以归纳为:恢复期、传染性弱、长期持续易癌变。

目前,对乙肝病毒治疗,其目标在于持久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延缓疾病的进展,从而减少甚至避免肝硬化和肝癌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存在,使乙肝患者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

乙肝是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传染病,但是这种病原体的传染能力有限,其三种传播方式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日常工作生活中共餐、共住宿舍、拥抱、接吻等一般都不会导致传染。

得了乙肝,在生活中应该注意啥?

对于慢性肝病患者而言,最应优先考虑的应为:医院的乙肝五项检查和病毒DNA检测,依医生诊断来明确自己是否应接受抗病毒治疗,应何时使用、使用何种抗病毒药物,并定期检查,以监测病情。

在此之后,才可谈及养肝。

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查

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药物如不按时使用会造成病情复发、耐药变异;肝腹水时的利尿剂如用量不足会引起腹水加重,过量会导致电解质紊乱。

对于30岁以上的慢性肝病患者,应每半年检测一次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以监测肝细胞癌的发生。

劳逸结合。肝炎发作时需要休息,甚至卧床;病情好转时可根据病情、病因而定。

很多人认为,肝病需要静养休息,不工作、不上学,实际上,肝炎阶段可与正常人一样。

失代偿期肝硬化需减少运动量,可尝试散步、慢跑。慢性乙肝患者可以进行力所能及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快步走、游泳等,一般每天40分钟,每周5次左右即可。运动量以运动后半小时内能恢复体力为限,不可过于疲劳。

生活要有规律,保证睡眠时间,不可熬夜疲劳,注意劳逸结合。 

合理膳食。常食蔬果对肝好,更多的膳食多糖和纤维素,可以帮助减轻肝负担。深绿叶菜含有的维生素A,也有益于肝损伤的修复。

每天吃够一斤蔬菜,尤其要多吃深色叶子蔬菜。菠菜、油菜、紫甘蓝等能够占半斤以上最好,还有二两(克)左右的鲜海带、木耳、蘑菇和笋类。每天吃一份水果,一般一到两个拳头的量比较适宜。

优质蛋白不能少。鱼虾蟹、鸡鸭禽、猪牛羊肉以及蛋类、奶制品中,所含的蛋白质,都属于「优质蛋白质」,就像肝的「修复工」一样。即使是有脂肪肝问题的朋友,也不用一口都不敢吃。

每天吃的食物总量、总热量适宜,就能够控制体重。可以优先选择低脂牛奶或酸奶(一天1~2杯),鱼虾肉和去皮的鸡鸭肉(一天一个巴掌面积的量)。动物肝脏同样富含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A,但是一周一次,一次一二两就差不多了。

规律饮食,搭配粗粮少吃糖。肝有调节血糖浓度、维持稳定的重要作用。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容易给肝造成负担。要三餐规律、少食多餐,主食不要局限于精白米面,交替变化吃各种粗粮全谷、杂豆、薯类。尽量少吃甜食,少吃添加糖的食物。像白砂糖、各种糖果、甜饮料、糕点、浓缩果汁、果酱甚至蜂蜜,都要尽可能少吃或不吃。

戒酒、禁酒。酒精中的乙醇在肝脏内代谢出乙醛,乙醛会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

正常人喝酒也会伤及肝脏,更何况有乙肝病毒的患者,只要稍喝一点酒都会造成肝细胞的损伤,使病情出现反复,令病情往不好的方向发展,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

家人有乙肝,该怎么办?

1、了解传播途径,消除恐惧

想要避免感染上乙肝,就要知道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而日常生活中的握手、拥抱、就餐等行为不会引起感染。

2、检查抗体,知晓情况

家中有人感染了乙肝,医院检查乙肝两对半,看看自己是否感染了。

如果检测结果第1、3、5项是阳性,即大三阳;第1、4、5项是阳性,即小三阳。

如果只是乙肝抗体阳性,说明接种过乙肝疫苗,具有乙肝免疫力。

如果是全阴性,建议尽快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3、接种疫苗,做好防护

乙肝疫苗全程接种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进行接种。第一针和第二针之间相隔1个月,第二针和第三针之间相隔5个月。

在全程接种完后的一个月,医院查乙肝五项,看是否形成抗体,如果第二项为阳性,就是接种成功的标志。

4、避免接触传播介质

避免接触乙肝患者的血液、体液。如果性伴侣为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建议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以及使用安全套。

5、乙肝妈妈做好母婴阻断

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如果妈妈得了乙肝,需在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则可以预防90%以上的母婴传播。

乙肝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只要做好科学防护,家庭成员之间是可以避免传染的。

如果已经感染了乙肝,再接种乙肝疫苗是无效的,这种情况还需做全面检查,积极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lsysx.com/dsycr/146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