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可以提高

2017-3-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目前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两大类:

一类是干扰素类,是注射使用的;另外一类是口服的抗病毒药物(核苷类似物药物)。

  干扰素经过一年的治疗,大概1/4—1/3的“大三阳”患者能够转成“小三阳”。但停药以后,一部分患者可能复发,或再转回“大三阳”。

  而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是口服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属于核苷类似物,患者使用的比例最大,人数也最多。总体来说,在使用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患者中,“大三阳”转“小三阳”的比例也不是十分满意。

  目前在我国,口服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

从目前现有的研究数据以及临床实践来看,在这几种口服药物当中,替比夫定有相对更高的“大三阳”转“小三阳”的比例。

经过替比夫定治疗一年,大概有1/4的患者能够获得“大三阳”转“小三阳”,同时DNA阴性、肝功能恢复正常。

而在治疗时间方面,时间越长往往“大三阳”转“小三阳”的比例会越高。用替比夫定治疗四年,大概有53%左右的患者能够获得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也就是“大三阳”转“小三阳”。

  对于早期应答较好的患者,比如治疗半年时能够达到HBVDNA阴转,这部分患者治疗四年后,大概66%的患者会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了。

  所以,在选择口服药物时,如果是一个“大三阳”的患者,又有希望转成“小三阳”,替比夫定应该是比较好的选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玩游戏!送大奖!

扫描







































杭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lsysx.com/dsyyf/64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