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坛抗病毒治疗时代,中医药在慢性
2020-2-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点击上方蓝色文字“菊梅健康订阅号”
03
抗炎保肝、退黄疸
肝炎病人往往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或血清胆红素升高等,中医认为与湿热、瘀热等因素有关。这种情况下往往采用清热解毒或者活血化瘀、疏肝健脾等中药治疗,改善肝功能,消除或者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以及促进肝组织病理损伤的修复。通过抗炎保肝、消退黄疸,可以有效地控制肝脏的整体炎症,进而防止肝纤维化、肝硬化,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中医中药通过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上,根据不同的中医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还有一个辨病的思路在里面,针对肝炎所出现的临床表现,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和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濳方用药,选用一些有针对性的能够降酶、退黄疸的药物,比如常用的五味子、茵陈、赤芍、垂盆草、水飞蓟、金钱草、黄芪、蒲公英等等药物。中医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炎保肝治疗方面特色明显,疗效确切,临床上常用的抗炎保肝药绝大多数都是中草药或者是中药的提取物。
早在70年代,解放军医院陈菊梅教授首先发现中药五味子具有降低转氨酶的作用,并据此研制出系列降酶新药,至今五味子制剂仍然是临床治疗中的常用有效药物。
04
抗肝纤维化作用
这个是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国外在探明发病机制的同时想寻求有效的药物,但是因为发病机制牵扯到很多信号通路,阻断了一个通路,可能另外一个通路发生代偿作用,所以一直没有切实有效的药物。而中医中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已经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
中药抗纤维化的作用是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启动,经过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中药从治疗肝纤维化的基础一直到临床的效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现在中医药抗纤维化研究也是本着循证医学的原则,随机对照多中心的方法进行,效果还是非常乐观的。而且逐渐认识到,乙肝抗病毒治疗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长期抗病毒治疗只能部分改善肝纤维化,抗纤维化治疗是控制肝病进展的重要环节。
近几年来,国家也不断加大对中医药抗肝硬化和肝纤维化研究方面的投入。比如在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的多中心、大样本的多个临床研究中,安络化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抗病毒治疗,都初步显现出在抗肝纤维化方面的优势。
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因其对人体的综合调整作用和确切疗效,在防治乙肝相关并发症,如腹水、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等方面,以及提高抗病毒治疗疗效、降低耐药的发生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正确把握中医辨证施治,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
结语
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因其对人体的综合调整作用和确切疗效,在防治乙肝相关并发症,如腹水、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等方面,以及提高抗病毒治疗疗效、降低耐药的发生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正确把握中医辨证施治,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
李筠主任医师
菊梅肝病医生集团首席专家,原解放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全国首届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北京中医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型肝炎,肝衰竭,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
出诊地点
医院菊梅肝病中心
北京市丰台区靛厂路号(医院北三门向北直线米)
出诊时间
专家门诊:每周一全天
特需门诊:每周二上午
预约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