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少提当年勇对军转干部最走心的建议

2018-5-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在地方工作的19年中,身为军转干部的作者,随环卫工人一起撸起袖子扫过地,和城管队员一道串街走巷执过法,曾长时间与本地最富有的民营企业家打交道,目前受命服务于宗教界人士,干起了“与智者对话”的活儿。可以说,他这19年,职业跨界超乎想象。今天他要和军转干部分享几句掏心窝的话:

年国庆长假一过,我脱产去参加军转干部的培训。转业到浙江省建设系统的多位“老转”集中在一起,时间三个月。

虽然来自不同的军种,不同的部队,大家还是很快就热络起来。课余时间谈论最多的,就是工作的安排以及到岗以后的感觉。战友们什么样的心态都有,因为大家不在同一个单位,说话也就少了顾虑,多了一些坦率。

班长老G是我们的老大哥,在边防海岛驻守了近三十年,从战士成长为旅的副政委。这次他安排在了市建委,担任中层副职。他是属于笑口常开的那种人,分配的单位“高大上”不说,处室和专业也对胃口,更重要的是常年累月的两地分居生活终于结束了。他说,真有“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感觉,从此以后可以好好补偿妻子和孩子了。他对大伙儿的管理非常严格,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虽然脱了军装,我们仍然是一个兵,可不能让人瞧不起咱们。

消防兵出身的老黄,却时常一脸的沮丧,很少能够见到他露出牙齿的笑。正团职的他,好不容易才安排进了厅里。内部再次分配的时候,他被分配到了厅下属的一个饭店,担任副总经理。他连连叹气:以为进了厅里能在机关图个安耽,按步就班,过过朝九晚五的生活。没想到快五十了,还要到完全陌生的商海去沉浮。每次说到这里,我们便低了嗓门,只有安慰的份,“老黄,说不定哪天你就成了大款啦!”听了这话,老黄便神气活现起来,朝我们吼:“哥几个,抽空来我店里吃饭!”

曾经与老黄同一个部队同一职级的老李,组织上征求意见的时候主动要求到区里,结果安排在了区里担任某局的副局长。这家伙心态奇好,年纪轻轻就当了爷爷,同样的级别,区里的收入要高出一大截,可谓名利双收。他常常得了便宜还卖乖,用浓重的苏北口音自嘲为“基层干部”。

三十岁不到的小王是全班最活跃的一个,军校毕业后在同学中第一个当了连长,立过好几次功,正准备大显身手好好干一番,部队整体精减撤编了,只好服从命令提前转业。“将军梦戛然而止啦。”小王朝大伙扮一回鬼脸,一副捉摸不定的神情。这我理解,在我的军旅生涯中,曾三次遇到部队精减整编。年那一回,我所在的航空学校解散,在接到命令后的一个月内,战友们拥抱着告别,从云南散向了四面八方。容不得你思量,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其实,在我看来,大家谈论的归根结底是心理问题。也就是说,当年,我们从一个学生走入军营,实现了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我们又从一个新兵成长为一个军官,现在解甲归田了,又要适应从军人到老百姓的转变。战友们都还很年轻,今后在地方上工作的时间还很长,我以为,怎样顺利渡过心理关很重要,甚至非常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转”们尽快适应从军人到老百姓的心理转变,比适应工作上的转变更为迫切。

据我的观察,转业干部中,以下几种心态最为常见:

第一种是兴奋型。对大部分“老转”来讲,脱下军装走入地方,都会有一种兴奋的心理状态。因为我们即将面对崭新的工作、陌生的人群、不熟悉的周边环境。同时,有一些战友像李副局长这样心想事成,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也有不少战友像老G一样,终于结束了长期两地分居的生活,全家团聚了。还有一些战友的单位名气不一定很响,但是安排的岗位不错,自己比较称心如意,比如我这样子的。还有,我们不少团职干部安排了一定的实职,有了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这些方面的因素,使大家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与期待,进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未知的挑战。这种兴奋型的心态,我觉得是“老转”们心态的主流,也只有这样,“老转”们才可能在地方上好好的立足。

第二种心态是焦虑。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是战友们对社会上的情况不够了解,对地方工作不够熟悉。战友们在军队生活的时间比较长,地方上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我们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否相匹配,心里没有底。对未来的工作、周边的同事,怎么去开拓和发展,心里没有底。对单位的状况怎样、如何打开工作新局面,心里没有底。所以,很容易出现焦虑的状况。其实,在我看来,这种焦虑的心情,是非常正常而且是难能可贵的,是想干好工作的内在体现。

第三种心态,叫失落。失落的心态,尤其表现在一部分战友在部队干得不错,转业到地方上工作安排却不够理想。有的战友很想进某个单位,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如愿,就像老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进了厅里,想不到却去了自负盈亏的企业。还有的战友本来想到市里的,却阴错阳差地到了区里,也有的战友本来想到省里的,后来只能安排到市里。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老转”来说,现实跟自己的期望目标是会存在差距的。这种失落的心情我觉得也是非常正常的,而且可以理解。这种心态的形成,可能还有形形色色的表现形式,比如有些战友很想在部队干一番事业,不得已组织上安排了转业;有些战友面临着提升的机会或者上进的空间,突然组织上要求你“走人”,小王就是这样的例子。我觉得每位“老转”都有必要去仔细地分析一下,我自己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这对我们今后适应地方是非常有好处的。

好在,现在的转业政策有了一些变化。不少地方是根据转业干部在部队服役期间的表现折合成相应的档案分数来排出名次,或者档案分数与考试分数相结合来排名,作为“老转”们选择单位的依据。但总的看,我发现“老转”们的心态仍没有太大的变化,调适好心态依旧是“老转”们需要完成的十分重要的任务。

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需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老转”对未来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期望值?也就是,我们自己应该怎样定位,才是最合适的?在十几年、二十几年漫长的军旅生涯中,部队把我们培养成了一个优秀的军人。通常,从一个士兵成长为一个营长,一般需要十五年左右的时间,这个过程,恰似大浪淘沙。所以,“老转”们无疑具有自身鲜明的优势,政治素质好、组织纪律观念强、奉献精神足等等。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把这些当作老本吃呢?我觉得完全不能!因为,你脱下了军装以后就是一个老百姓了。也许,你对单位给你安排的工作不称心如意,感到不舒服。我倒是建议,你能不能换位思考一下呢?地方上通常讲,“好”的单位不一定有好的工作岗位,“不够好”的单位说不定就有十分适合你的好岗位,它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对自己即将从事的新的工作,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待?我觉得是应该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因为已经既成了事实,与其消极不如积极,积极面对了以后可能会柳暗花明!我认识的很多“老转”,包括我自己,都是这样过来的。我转业的时候进了市容环卫局,名声似乎不大好听,哪想的到两年后这市容环卫局撤消了,变成行政执法局了,后来我服从组织决定到多个单位任职。很显然,我当年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认识的很多战友,在地方工作若干年以后,有些从不是公务员的变成了公务员,有些从一般干部提升为了处级干部,有的甚至当了局级干部。因此,我觉得,转业时工作单位的选择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取决于个人的持续努力。总而言之,转业之初,战友们对未来的期望值是不宜过高的。

正因为战友们有这样那样的活思想,我认为,“老转”们非常有必要进行恰当的心理调适。尤其是有这么几个地方需要格外注意:

第一,“老转”们要勇敢地迎接别人的目光。作为一个军转干部来到一个新的单位,在你观察周围的人与事的时候,新单位的领导、同事自然也会对你用一种考察和观测的目光来看你,我们怎么办?有不少转业干部很想表现自己,急于求成是不行的。

我熟悉的一位“老转”,在部队时能力就很强,回到地方不久参加一次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会,由于政策不熟而盲目表态,造成该单位工作上非常被动,对其个人也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有些转业干部过于矜持,有能力不表现出来也不行。工作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有些“老转”很低调,很谦虚,生怕做错事,于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缺少了担当精神,久之,同样会在同事们的心里产生负面的形象。说到底,它有个度的问题,当你到了新的岗位后,要让同事、领导认可你,就要从认真做好第一件小事开始,哪怕只是跑个腿、组织一次活动、发一次言,都要像在部队时一样周密准备,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第二,我想坦率告诉各位的是,“老转”们千万要面对现实,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本世纪初,地方上曾经有一句话很流行,不知道战友们有没有听说过?那就是,转业的时候,“少校、中校无效,中尉、上尉无所谓”,它虽然有调侃的成分,实际上却表明了目前社会上基本的客观现实。

在部队里,中校、少校军衔的军政主官指挥着一个团或一个营,手下几百上千人马,你是一个响当当的指挥员。转业到了地方以后,一般就不会给你安排相对应的职务了。当然了,更没有了在部队时的那种权力,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跨度。尤其是团以上干部,可能会有比较大的落差。

我要提醒的是,无论我们在部队里曾经怎样威风八面,到地方后最好要把这一切给忘记喽!千万不要再念念不忘在部队时,一个命令传下去,多少人嘀溜溜地围着你转,一呼百应,雷厉风行,这一点是非常要紧的,否则你的心态恐怕就难以平衡了!

我认识一位当过团长的“老转”,他起初常常对新同事们说起他在部队时的往事。他说我当年当团长坐皇冠车,现在只好骑自行车上下班吃灰尘了。话是没错,但没办法啊,你那辆皇冠是当团长的时候部队给你配备的待遇,如今显然必须放下才对!否则,心里头整天有个皇冠情结缠绕着,就麻烦了。

我还觉得特别有必要提醒一下战友们,如果做得到,请尽量少提一些自己在部队时的“当年勇”!因为,提得太多恐怕对我们个人不一定有利。可以说,每一位“老转”在部队都有一段辉煌的历史,都有值得书写和告诉别人的精彩经历,我以为这个要适可而止。

如果说多了,有时候难免会掺杂一些炫耀的成分,会给人留下吹牛皮的感觉。尤其是有些对现状还不是称心如意的战友,如果常说我当年怎么样怎么样,飞扬的神情,仿佛回到了从前。可遗憾的是,当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实就摆在面前。

我特别要给团级“老转”们说句心里话,你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哦!因为,当你在部队干了二十多年,好不容易干了一个团长回来,有的安排了一个副处长,有的只能安排非领导职务,而你的直接领导说不定比你年轻的多呢,各方面能力看看可能还不如我呢,心里就难以平静,心结就这么烙下了。这是十分要不得的。

第三,我想提醒一下,“老转”们要看到地方干部的长处。“老转”们既要了解自身的优势,也要注意看到地方干部的长处。笼统来看,地方干部起码有几点比我们“老转”具有明显的优势:

第一,我们长期在部队服役,所学的专业通常是操枪弄炮的,地方大多用不上。而地方干部在学历水平、文化程度、知识结构上,总体比我们要优化,特别是新经济、新产业、新社情等方面更是如此。

第二,地方干部长期在地方工作,他们熟悉方针政策,熟悉社情民意,工作经验积累丰厚,而“老转”们则大多对地方工作不甚了解。“老转”当中的部分同志,或许在部队时因为工作的原因与地方上有过一些接触,但真正了解地方的军人占比非常小。再加上部队与地方的工作风格有所不同,部队通常是命令式地推进工作,地方则更多强调协商合作,一些“老转”难以一时适应。

第三,地方干部对社会真实的现状了解比“老转”们要具有很大的优势。说实在的,我们大多数战友的部队不一定就在转业落脚的城市,由于常年生活在外地,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现状、风土人情不是很清楚,仅靠一年一次探亲或者四年一次的探亲了解一些,或者平时通过网络、通讯或亲人这里了解一些,这个远远不够。

所以,我们务必要看到地方干部的长处,只有真正看到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身上的长处以后,我们的心态可能就会平衡一些,也就是说,地方干部也不容易,也是通过层层关卡培养选拔上来的。而我们呢,由于地方工作经验不足,由于地方政府领导职数有限,团以上干部转业时,组织上一般会在保留薪酬等政治、生活相关待遇的同时,安排降职使用,几乎全国都是这样,这是“老转”们必须坦然面对的现实。

当然啦,“老转”们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我们的长处在哪里?怎样利用自己的长处,在新的环境里参与有效竞争,去面对新的挑战?我觉得,这个心理的调适真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无论如何,“修行在个人”,真诚期望“老转”们能够摆正心态,有意识地去观察思考一些问题,把自己的期望值调整好,使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尽快明朗起来。

(未完待续)

(作者为杭州市直机关公务员)

(《咱们当兵的人》现已上线,本号旨在为现役和退役官兵服务,主要发布部队最新动态和退役政策,并提供政策咨询,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战友们有需要可后留言,需聘用转业复员军人的公司单位请留言说明条件,以便推荐人才。投稿邮箱sdsjqlj

.







































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治疗时间和过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lsysx.com/dsyby/87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