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的自然病程如何理解大三阳与小三阳
2022-7-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版)》中关于慢性乙肝自然病程的论述分散在“自然史”和“临床诊断”两个部分叙述,理解比较困难,因此整理如下。
常用的乙肝标志物有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HBVDNA。大三阳、小三阳都有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体HBcAb阳性,区别在于大三阳e抗原阳性,小三阳e抗体阳性。
如果表面抗原阴性呢?如果表面抗体阳性,说明乙肝已经自愈了(可能残留有少量DNA);如果表面抗体阴性,大概率是HBVS区基因变异,试剂盒检测不到HBsAg,一般HBVDNA载量高。
慢性HBV感染根据自然病程可分为4个期: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控制期,再活动期。为方便下文阅读和理解,统一改称1期、2期、3期、4期。1期大三阳/无炎症→2期大三阳/有炎症→3期小三阳/无炎症→4期小三阳/有炎症。
1期:免疫耐受期,又称慢性乙肝病毒携带(ICD: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LT正常、大三阳、HBVDNA阳性,特点是HBsAg浓度高(10^4IU/ml)、HBVDNA载量大(2×10^7),病理无炎症坏死、纤维化。青少年和成人感染一般跳过免疫耐受期。
2期:免疫清除期,又称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感染。大三阳、HBV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可有正常期),HBVDNA载量2×10^4,病理明显炎症坏死、纤维化。
2期患者可自发HBeAg血清学转换,大三阳变为小三阳,进入3期(免疫控制期),年发生率2%-15%;年龄40岁、ALT升高、A/B基因型发生率高。不是所有人都会进入3期。
总结:大三阳(HBeAg阳性),初始为1期,HBsAg浓度高、HBVDNA载量大,ALT正常、病理无炎症;然后进入2期,HBsAg浓度和HBVDNA载量下降,ALT可能正常(反复升高的间歇期),也可能持续升高,病理有炎症、纤维化;如何区分ALT正常的大三阳处于什么期?看HBsAg浓度、DNA载量,最重要的是病理是否有炎症、纤维化。
3期:免疫控制期,又称非活动HBsAg携带状态(ICD: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ALT正常,小三阳,HBsAg浓度低(10^3IU/ml)HBVDNA载量2×10^3,病理无或轻度炎症,可有纤维化。
3期患者可自发清除HBsAg,年发生率0.5%-1%,相当于乙肝自愈;但HBsAg消失10年后,仍有14%患者肝脏可检出cccDNA;年龄50岁、肝硬化、合并丙肝/丁肝感染者,仍可能发生肝癌,但发生率低。
4期:再活动期,又称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感染。小三阳,但ALT持续或反复升高(可有正常期),HBVDNA载量2×10^3,病理明显炎症坏死、纤维化。
总结:小三阳(HBeAg阴性),已经由2期进入3期,3期也可发展为4期。3期ALT正常,病理无活动性炎症,可保留纤维化;4期ALT可能正常(反复升高的间歇期),也可能持续升高,病理有炎症、纤维化;如何区分ALT正常的小三阳处于什么期?看DNA载量以及病理,DNA载量以为界值,为3期,为4期,病理是否有炎症是最主要区分手段。
当然,也有特例。有些患者HBsAg阴性,但血/肝组织HBVDNA为阳性,称为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80%此类患者三抗体阳性,或HBcAb阳性,称为血清阳性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20%患者3个抗体全为阴性,称为血清阴性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可能性有二,一是急性或慢性乙肝感染后,HBsAg虽被清除,血清/肝组织HBVDNA并未完全清除,但DNA载量很低,无肝组织损伤。二是HBVS区基因变异,试剂盒无法检测HBsAg,一般DNA载量高,可有肝组织病理炎症、纤维化。
综上所述,ALT升高,一定处于活动期(2期、4期),大三阳为2期,小三阳为4期。ALT正常,大三阳为1期、2期,再看HBsAg浓度、DNA载量,必要时肝穿刺活检。ALT正常,小三阳为3期、4期,看DNA载量,以为界值,为3期,为4期,必要时肝穿刺活检。
专辑1:如何快速生成出院小结中的出院带药、主要化验结果和入院记录中的门诊化验结果(医院)
专辑2:中山内科基地年度考及出科考秘笈
专辑3:消化科常用药物介绍
欢迎